在海拔2000多米的成昆鐵路線紅峰車站上,有這樣一個老頭,他長年居住在這里,守望著這座五等小站。

他叫劉世榮,成昆鐵路建成開通時,毅然離開條件較好的內江車務段來到成昆線,成為成昆鐵路的第一代扳道員,這一待就是40多年。

“大約在1978年,我調到了紅峰車站,從事扳道員工作。剛來紅峰站時,雖然自己對山里面車站的艱苦條件早有耳聞,有一定的心理準備,但我當時還是傻了眼,一層小平房,就是當時的信號樓,幾間破瓦屋,就是我們住的宿舍,有時候天下大雨,屋里漏雨,怕把設備淋壞了,大家就要幫忙拿塑料布把電腦這些都蓋上,92年成昆線開始搞三線建設,重新修了新房子,后面條件才慢慢的好了。”老劉一邊回憶一邊給我們講到。原來,由于當年修建成昆線時技術條件有限,而紅峰站作為成昆線海拔最高的車站,可想而知,這里的線路設備是比較老舊的,要保證鐵路行車工作安全正點,對車站職工來說,是很大的一個考驗。

作為一名扳道員,劉世榮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列車進出站前,執(zhí)行車站值班員發(fā)出的指令,操作扳道機,把進出站口的道岔,板到需要的股道上,以保證列車行駛的正確和安全。“我們當時是每個班配一名車站值班員、一名助理值班員、二名扳道員,實行兩班倒上一休一的模式。因為紅峰車站是一個五等小站,除了一趟綠皮車以外,再無客車停留,并且,因為地形限制,根本不通公路,可以說,除了每年12天的探親假,可以回趟瀘州老家以外,剩余的350多天,我基本都在車站待著,休息了就去車站附近的山上走走找點菌子、野菜之類的,或著前往附近的小河里釣魚,總之,自己給自己自找點樂趣,要不然,常年待在這深山里,生活確實太乏味了。”老劉笑呵呵的給我們說到。

當我們與他談起退休后的生活時,老劉顯得很高興,笑著給我們說到:“我是05退休的,現(xiàn)在也已經有12年了,兒子和女兒都在西昌工作,老伴在幫著他們帶孫子,家里生活也還算過得去。在紅峰待的時間長了,有點離不開這里了,這幾年,外面的氣候條件、空氣質量這些,都不如原來的好,相反,紅峰這里倒是一如既往,甚至比以前還要好,我在這里自己開了一片菜園子、還中了一些玉米、花椒、果樹之類的,自己還養(yǎng)了幾只雞、兩頭豬,吃的都是純天然,綠色的的健康食物,你看我這么大年紀了,身體大毛病一點沒有。”

“怎么說呢,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太一樣吧,我就是比較喜歡安靜一點的生活,我今年已經72歲了,說句不好聽的,黃土都埋在脖子上了,只要每天過得開心就好,在車站,每天種種菜,養(yǎng)養(yǎng)花,有時候幫助車站修個電飯煲、做些小雜活,生活其實還是蠻充實的,平時過節(jié)就和車站職工一起,大家聚一哈,喝個小酒,擺哈龍門陣,其樂融融。車站職工其實也很照顧我,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疼得厲害,當時沒辦法,車站職工向列車調度員要了一個客車停點,及時的把我送到了西昌,其實這么多年了,這里就像我的一個家一樣,車站的職工就像我的家人一樣。”這是我們臨走時劉大爺對我們說的一段話。

忘著劉大爺?shù)谋秤埃覀儾唤袊@道,成昆鐵路40多年,見證了多少向劉世榮這樣的老鐵路人,他們,告別了城市的喧囂與繁華,放棄了與家人的溫馨,背起行囊走進大山,從一個個意氣風發(fā)的小伙子,變成如今的白發(fā)蒼蒼,也正是有他們這些為了鐵路奉獻了自己一生的人,為我們傳遞著一代代成昆鐵路人的不畏艱險的崇高精神,今天,我們向他們致敬,也為了不辜負我們的青春。ㄔ 趙楊 夏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