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戰(zhàn)爭后,清政府認為缺乏鐵路是導致中國戰(zhàn)敗的重要原因之一,決定大力修筑鐵路,并決定首先修筑津蘆即天津至蘆溝橋、蘆漢即蘆溝橋至漢口兩線。其中蘆漢線工程較大,清政府原擬向富商招股,實行官督商辦,但商人對官府疑慮很深,不愿投資,清政府遂采納盛宣懷提出的借洋款筑路的建議。美、英、法、比等國競相爭奪貸款筑路權。
清政府怕強國利用貸款進行挾制,決定向小國比利時借款。實際上,比利時已與法國合組公司,并取得俄國支持。英國認為法、比在俄國支持下承辦蘆漢路侵犯了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勢力范圍,出面堅決反對。美國也竭力排擠法、比,要求由美國貸款承辦。另一方面,比利時公司又一再增提苛刻條件,使清政府難以接受。談判歷經(jīng)波折,拖延了一年多時間,由于李鴻章、張之洞堅持向比利時借款,加上俄法的強大壓力,清政府與比利時公司陸續(xù)簽訂了《蘆漢鐵路借款合同》(1897年5月27日)、《蘆漢鐵路借款續(xù)增合同》(1897年7月27日)、《蘆漢鐵路行車合同》(1898年6月26日)。合同規(guī)定,保定至漢口全線由比利時公司代雇總工程師監(jiān)造(蘆溝橋至保定段已由清政府自籌資金興建),所需進口器材設備“皆歸比公司承辦”。鐵路建成后,“由比公司選派妥人,將該路代為調度經(jīng)理,行車生利”。此路修建和經(jīng)營管理權均落入法、比兩國之手。合同還規(guī)定:如中比雙方關于此路事務發(fā)生爭執(zhí)不能取得一致,“則由總理衙門大臣、比國駐京大臣公同另請第三位公正人評斷”。這里所謂“第三位公正人”即指法國公使。這樣,法國公使便成為凌駕于清政府之上的仲裁者。1898年,蘆漢路開工興建,至1906年全線完工。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所轉載內容之原創(chuàng)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