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過歷史的煙云,從1907年到2017年,長春車輛段已走過110年的崢嶸歲月。百年長輛,經歷了帝國主義列強鐵蹄下的屈辱與抗爭、新中國成立后的修復與建設,在解放戰(zhàn)爭、抗美援朝時期發(fā)揮了重要的運輸保障作用。改革開放后,它繼續(xù)蓬勃發(fā)展,正與新時期鐵路的騰飛緊密相伴、同步前行。

難以忘卻的沉重記憶

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,簡稱滿鐵,是1906年至1945年在中國東北存在的日本的特殊公司。1904年日俄戰(zhàn)爭后,日本從俄國手中奪取了中國中東鐵路南段(長春至大連)和經營撫順煤礦等特權。1907年4月,南滿鐵路正式營業(yè)時,檢車班成為長春車輛段最早的雛形,1911年發(fā)展為長春車輛系。當時,車輛和機務在一起,稱為機關區(qū)。1920年7月,檢車部分從長春機關區(qū)分離,成立長春檢車區(qū)。日本發(fā)動九一八事變后,長春被定為偽滿洲國“首都”,更名為“新京”,長春檢車區(qū)也被改為“新京檢車區(qū)”。1934年,日本侵略者在侵占的長春站西的三角地上修建檢車區(qū)。1936年12月,檢車區(qū)遷入長春車輛段現(xiàn)址。

據(jù)長輛老職工回憶,七七事變后,滿鐵的鐵路運輸量增長十分迅速,而運輸手段沒有相應改善,鐵路職工的勞動強度大,勞動時間長,工人的生活日漸窘困。鐵路勞動力的不足和流動性的進一步增強,直接導致了鐵路工人素質的下降,因此,車輛事故頻繁發(fā)生。

新中國成立后涅槃重生

1948年10月,長春解放。長春檢車段(原長春檢車區(qū))掛出長春檢車段、工會、團組織三塊牌子,黨組織未公開。解放后的長輛人熱情高漲,修復客車、恢復生產,全力支援解放戰(zhàn)爭和國家建設。1951年9月8日,按照全路文件,統(tǒng)一改稱為長春車輛段。

據(jù)首批參加抗美援朝的老職工于明達回憶,該段有32名職工參加了抗美援朝,有1人犧牲在新安州,其他回來的職工受到了表彰,被授予抗美援朝勛章。

1957年11月1日,長春車輛段首次開行配屬的長春至北京直快列車,到達北京正陽門站。

在社會主義建設中,長春車輛段開展了滿載、超軸、五百公里運動和先進生產者運動,主任檢車員薛喜林的“高質列車快速檢修法”先進經驗,對完成這個時期的運輸生產任務起到了推動作用,得到了推廣。

1959年,長春車輛段水暖組大搞技術革新,工長郭克成代表集體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群英會,班組每人獲得蘇聯(lián)產自行車一輛。技術革命和群眾運動,促進了鐵路建設。

1971年,技術工人丁寶廣等人參加了援助坦贊鐵路建設。

“文革”期間,長春車輛段停產,在武斗中,唯一的消毒庫也被燒毀。

改革發(fā)展中踏浪前行

1978年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,長春車輛段乘勢而上,不斷發(fā)展壯大,近年來,又伴隨著高鐵發(fā)展的時代強音,闊步前行。

基礎設施不斷改造更新。1994年9月,隨著集中供電式空調列車的開行,長春車輛段新建了空調客車檢修基地;1997年,因列車擴大編組完成段內站場改造;2013年開始進行段修新建、運用擴能改造施工建設。借助沈陽鐵路局“四位一體”建設,異地車間運用庫、工裝設備、生活設施不斷完善。

鐵路客車車型不斷更新?lián)Q代。長春車輛段配屬的車輛先后經歷了21、22、25型,其中包括25B、25G、25K、25T等不同車型的發(fā)展階段。1997年4月1日,鐵路第一次大提速,長春至北京K59/60次列車使用25K型客車,該車采用了7項新技術。2004年4月18日,鐵路第五次大提速,長春至北京Z61/62次列車使用25T型客車,該車采用了9項新技術。

經歷全路體制改革。長春車輛段先后經歷了客運分公司、路局直管站段的管理模式。2006年3月18日,沈陽局進行生產力布局調整,吉林、圖們、白城、梅河車輛段的客車部分并入,貨車部分劃出,組成新的客車檢修段。

運用能力大擴充。隨著鐵路的快速發(fā)展,客車大面積開行,截至2016年底,長春車輛段配屬的車輛開行方向已基本輻射全國各地。

智能管理大升級。隨著“5T”系統(tǒng)的全面應用,長春車輛段客車檢修由傳統(tǒng)的“人檢”向“機檢”邁進。借助于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發(fā)展模式,各項管理由手工化向智能化、信息化邁進,關聯(lián)作業(yè)已由獨立單元型向合署集約型邁進。

乘著鐵路改革發(fā)展的東風,百年長輛正闊步前行。

本文圖片由于濤提供